曾经无数次幻想过西北的样子,是红艳滚烫的甘肃麻辣腾起的烟火气,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苍茫,是戈壁滩铺展至天际的无垠朔州股票配资,是流云悠然游走于群山峰峦间的写意。受到在青海门源即将结束支教的小康的邀请,我们几个人一拍即合,开始筹划这场旅行。黎老师推掉了本就计划好的港澳行、小赵考试结束极限赶场、我放掉了两次会议,一场“兰州+青甘大环线”的西北之旅在我这样一个极度j人的安排下,开始了。
DAY 1
北京大兴机场-兰州中川机场-兰州站-中山桥
办完离校手续,坐着大兴机场线地铁,从北京大兴机场出发。第一次到大兴机场,不禁感慨设施的完备和服务的周到。
展开剩余98%从北京飞兰州,舷窗外景色一路变化:先是大片绿色的平原,然后是起起伏伏略带点绿色的棕褐色山脉,然后又是棕绿色交叉的大片田地,最后是连绵的棕褐色山脉。
飞机上,和黎老师开辟了没有网络的聊天和掼蛋,我俩玩的不亦乐乎。
从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到市区的交通很方便,有直达的城际高铁。我们在机场吃了在兰州的第一顿饭——KFC,然后边等车边快乐地玩起双人黄金矿工。黎老师在高铁上特意给我安排了个好位置,方便我俩继续挖矿。
从进入北京大兴机场之后便一直身处室内,只知道北京夏天的闷热。在到达兰州站之后,本以为要迎接蒸烤,然而,阵阵凉风吹过,很难想象这是夏天的温度。
兰州的城市布局很简单,核心区基本沿黄河南岸铺开,从西至东贯穿了两条地铁线。主要景点也多在黄河边,一天就能逛个大概。
我们就住在黄河边,从窗户可以看到中山桥。晚上在黄河岸边走了走,远望中山桥,桥身灯光绚烂,远处白塔山闪着金光,映得水面格外热闹。
在兰州的黄河和我家那边的黄河景象完全不同:
水是青绿色的,不像中下游那么浑黄,据说在非汛期的时候水的颜色会更绿。岸边少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200088988778540
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200070026330255
有泥滩,多是步行道或石滩,供游客休闲娱乐。河面有游船穿梭,不像下游因泥沙暗流而难通航。这点倒像去年在宜昌见到的长江。核心商圈、行政区紧邻河岸,沿河散步,赏河观景,都很别致。DAY 2
水车博览园-敦煌艺术馆-甘肃省博物馆-小西湖-黄河岸边
清晨,淅淅沥沥的下着雨,我们先去了水车博览园和敦煌艺术馆,由于时间原因没有前往附近的读者博物馆。在水车博览园可以看到不同大小的水车,一夜雨后,黄河水迅猛了许多,颜色也变成了黄色。
敦煌艺术馆复刻了莫高窟的精髓:精美的壁画、精致的佛像,还有1:1还原的220特窟。虽是复制品,依然震撼于展品的精美和极致的艺术感,加之志愿者老师的讲解,将自己的日常工作与实际展品相融合,敦煌工作者对每一件文物的深刻理解都进一步加深了本身的价值。
下午我们去了兰州西边的甘肃省博物馆,这里是唯一一个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省博,所有展厅都围绕丝绸之路展开,展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阶段性成果,呈现了甘肃彩陶文化的发展。这里有几乎人人熟知的“铜奔马”,也叫马踏飞燕,既能看到骏马奔腾的豪迈,也能看到歪头的俏皮可爱。
不过。甘肃省博物馆的整体布局和装修和其他的省博物馆相比稍显陈旧,能看到维修扩建的迹象。不得不说甘肃省博物馆的文创做得非常好,品类丰富,创意十足,铜奔马周边花样百出,还有甘肃特色产品。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去了兰州的小西湖,地面斑驳,透着老公园的岁月感,但人气很旺,有很多老年人在打牌聊天,年轻人在锻炼身体。从小西湖的北门出来,过一条马路就是黄河母亲雕塑,然后便是黄河了。
我们沿着黄河走了很久很久,从西边一直走到中山桥,途中经过了长长的石头河岸、起伏的步行道、一大片树林,偶遇了放夜光风筝的大爷、高大的水车、造型奇特的老树,最终回到了头一天的起点,中山桥。在兰州的行程也算是结束了,虽然时间不长,但也基本逛完了该去的地方。
DAY 3
兰州西站-西宁站-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
一早从兰州西站出发,乘坐高铁前往西宁。窗外,高原的蓝天上白云朵朵,澄澈得令人心旷神怡。
午后,我们走进了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西宁野生动物园)。其说这里是动物园,不如说这里是一个暂时的救助站,一座高原生灵的庇护所与重生驿站。明星物种兔狲、雪豹、藏狐、猞猁是这里特有的高原野生动物,在这里得到了精心的守护,工作人员倾注心血,无数次尝试将康复的动物送回它们的自然家园,若放归无望,则竭尽全力为它们打造最接近原生环境的栖息地。
即使自称“全国最穷动物园”,这里却处处体现着“再穷不能穷动物”的坚守。从略显朴素的展板到充满温度的提示标语,细节里流淌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动物的温情。
今年三月,动物园又成功救助了一只在野外受伤的雪豹“凌小蛰”,并用镜头完整记录了它的重生之路。 “生如夏花”“璀璨如歌”,这是园方对所有在此获得救治的动物最深切、最美好的期许。
这里的动物都很喜欢和人类玩耍,我遇到了一只喜欢捉迷藏的猴子。我在玻璃外和他来回跑跳,甚至引起了隔壁展厅猴子的好奇。这里的动物也都很活跃,尽管去了无数次动物园,但这还是我第一次在动物园见到狮子来回跑动、河马在水里玩木头。
习惯了平原动物园的平坦,第一次遇见这样一座依山而建的“空中动物园”,感觉格外新奇。动物的家园错落有致地嵌在山坡上,沿着蜿蜒的环形步道漫步,既能与高原精灵邂逅,又能饱览山色,更可俯瞰西宁城景,别有一番风味。
DAY 4
西宁-日月山-青海湖-茶卡盐湖-德令哈
青甘大环线的旅程,在淅沥雨声中从西宁启程。驶上京藏高速,雨势倾盆,天地一片迷蒙,前路几乎隐没在水幕之后。幸运的是,走出城区雨势渐小。
车窗外,翠色山峦渐次涌现,大团的乌云逐渐消散,到达日月山时,天空完全晴朗。湛蓝的天幕低垂,洁白的云朵悠然游弋,碧绿的草甸铺向天际,成群的牛羊点缀其间——这浓墨重彩的画卷,瞬间颠覆了西北固有的苍凉印象,鲜艳的颜色仿佛加上了滤镜,随手一拍都是壁纸级美景。青海的牛马不同于我这种牛马,享受着大片的青草,呼吸着最新鲜的空气,在广袤天地间自由徜徉。
日月山上有很多经幡,五彩经幡随风舞动。我们没有进入景区,在周边简单一转,深度净化了双眼和心灵,然后前往青海湖。
青海湖:青甘大环线的第一站
我们沿着倒湖茶公路西行,这条公路连接了倒淌河、青海湖、茶卡镇,是一条环湖大道,在很长一段路程里,蓝天白云和青草的交界处是一片青蓝色,浩渺的青海湖在远方若隐若现。青海湖现在有断崖、二郎剑、鸟岛、黑马河、东格尔观景台五个比较成熟的景区,我们去的是黑马河景区,在这里可以直接感受到青海湖的湖水。
从游客中心到左右两侧是完全不同的景色。
向右走,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子与水草历历可数,远处是青黛色的山脉轮廓,岸边的弧度和山脉的轮廓交叉得刚刚好。向左走,仿佛踏入了一片海滩,水浪在光滑的石子上一遍遍拍打,水面一望无际,一时间竟无法分辨是海还是湖。我们在出景区时还看到了很多钻洞吃草的鼠兔,这种小动物主要在青藏高原生活,平日里在动物园见到的动物在青海湖边的草甸里随处可见,平添几分野趣。
黎老师在青海湖度过了自己25周岁的生日,这一定是一次很难忘的经历吧。
离开青海湖,翻越橡皮山——这是青藏高原与柴达木盆地的天然交界线,橡皮山上的景色也很美。如果说在日月山是远望群山连绵,那么在橡皮山则是穿行于草甸山峦之间,近距离感受草地,蓝天白云仿佛触手可及。
茶卡盐湖:“天空之境”的魅力
山峦渐远,视野豁然开朗,放眼望去是大片草地,我们到了号称“天空之镜”的茶卡盐湖。这片区域兼具工业和旅游双重功能,远远就能看见写着“青海盐业”的船只,走进景区可以看到大片的生产盐场和一些具有特色的盐雕。
盐湖的底部和岸边是厚厚堆积的晶莹洁白的盐粒,湖水异常清澈,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像是一大块透明的晶冻。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面上,突然之间理解了为什么称茶卡盐湖为“天空之镜”。
从茶卡盐湖出来赶路到德令哈市,在路上,我们遇到了极美的落日。起初,天际仅染着一抹金黄,落日在云层后透出缕缕金光。后来,整个天空变成了金色,云朵变成了黄色,连云朵都镶上了金边。
DAY5
德令哈-柏树山景区-可鲁克湖-察尔汗盐湖-大柴旦
柏树山:时光雕刻的原始秘境
从酒店出发,不到十分钟便能看到一大片看起来还在建的景区,就到了柏树山保护站。这还是最原始的门闸,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打开关闭,登记之后便可进入柏树山森林地质公园。
根据网上的介绍,柏树山在德令哈市以北15公里处,面积10万公顷,是德令哈市的后花园。柏树山的称呼源于祁连圆柏,它和水杉、银杏都是“活化石”,已在此矗立了四五百个春秋,依旧苍郁遒劲。
刚进景区,我们便被蓝得发亮的潺潺溪流所吸引,溪流底部是覆盖了一层矿物质的白色石头,白色沉淀物在溪流下面层层叠叠,这大概是敦德冰川的融水吧,用手触摸是刺骨冰凉的感觉,清冽的溪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远远望去像是一条银色的绸带缠绕在山间。景区里面层峦叠嶂,土黄色的山上点缀着绿色,像是在山上随意泼洒的绿色颜料,不是纯绿色的山峦,别具一番粗犷的感觉。
我们还在这里遇到了一只小黄狗,它对我们充满了好奇,一直摇着尾巴围着我们转,紧跟着我们在山间闲逛,在这一刻,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可鲁克湖:水鸟的“空中捕鱼秀”
从柏树山出来,我们一路向西,翠绿的颜色逐渐变淡,黄色越来越多,一个小时到达可鲁克湖。可鲁克湖是淡水湖,是较为成熟的景区,托素湖是咸水湖,目前没有开放,很多人会从外星人遗址进入,能否进去全看运气。很多当地人把可鲁克湖和托素湖混为一谈,甚至在标志牌上就有可鲁克湖(托素湖)的字样。我本身计划是去托素湖的,最后稀里糊涂被拉到了可鲁克湖,不过也欣赏到了新的景象。
景区有一群贪吃的褐头鸥,白色的身体,棕色的头部,翅膀尖是黑色的,还有长长尖尖的嘴巴和红色的脚蹼,它们早早的站在景区门口,等待来喂食的游客,我们拿着面包往天上抛,它们瞬间腾空,精准地凌空叼食,就像衔住跳跃出水面的鱼儿。
景区不大,走到路的尽头便是一片宽阔的平台欣赏湖景:右边是长长的绿草和远处的山脉,还有浮在水面的棕色水草,偶尔还能看到漂着的水鸟一溜烟钻进水里捕鱼;左边是开阔的湖面,蓝色的湖面在风的吹拂下泛起细碎银波,蓝得纯粹而宁静。
柏树山和可鲁克湖都是我规划的小众景点,这些地方不需要花高价坐着摆渡车花费很长时间进入真正的景区,也不需要在一些热门打卡圣地排队拍照或者拍一些分不出主角的照片。自由探索小众秘境,沉浸于天地间的本真之美,正是我规划旅途时最珍视的体验。
小柴旦湖:旅途中的小惊喜
从景区出来已经11点,一路直奔察尔汗盐湖,沿途的景色丰富了起来,山峦颜色变幻,植物忽高忽低。
我们在途中偶遇了小柴旦湖,旅途中不经意的偶遇总能带来无限的惊喜。黄绿色的草甸延伸过去是湛蓝的湖面,不知道如何形容这种蓝色的深邃和明亮,宛如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颗蓝宝石,透露着一丝的神秘,再远处是起伏的山峰,能够隐约看到山峰顶部的皑皑积雪。
西北的神奇在于,路两侧会有截然不同的景色:公路一侧是蓝宝石般的湖泊,另一侧却是色彩斑斓的山体,黑、红、绿、黄若隐若现。小柴旦湖的四周是不同的景色,某些区域,戈壁的苍黄直抵水边,湖水则呈现出由浅黄到翠绿再到深蓝的奇妙渐变。
察尔汗盐湖:大地的“青苹果汁”与光影魔术
当看到一些盐池和工业园时,就快到察尔汗盐湖了,到达察尔汗盐湖已经下午三点多,大家带着对美景的憧憬和只吃了一顿早饭的肚子坐上了景区的大巴车。
一路上穿越了很多盐厂,道路十分颠簸,二十分钟才到达景区内部。与茶卡盐湖不同,湖面是翠绿的颜色,像是打翻的青苹果汁,岸边都是洁白的盐粒。
高海拔地区紫外线极强,耀眼的光线刺得人睁不开眼睛,但依旧阻挡不了爱美的游客穿着各色的长裙在湖边打卡拍照。在旅途中我常常感慨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工匠,它既能雕刻出奇峰怪石,又能调出艺术家都想不到的色彩,把山峦湖泊结合得恰到好处。在青甘,许多景致的地面视角远不及空中震撼。无人机升空,以俯瞰之力,瞬间点化苍茫辽阔。
我和黎老师在景区一直比拼“摄影眼”,同一个地方看看谁拍得更好看,所以下面这两张哪张更好:船式风格和黎式风格。
暮色归途与篝火狂欢
下午五点,我们开始从察尔汗盐湖赶到大柴旦镇吃饭住宿。在路上可以看到大片云朵的影子映在山上形成一团团的黑色,我们再次与小柴旦湖相遇,晚上七点钟阳光正好,将湖面染成更加浓郁深邃的蓝宝石色,与午时景致截然不同。在青甘,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能看到完全不同而又各具特点的景色,这或许是西北景色的魅力,吸引着一批批的人去探索全新的景色。
到达大柴旦镇,已经将近晚上八点,不过天色依旧很亮,像是平时在学校四五点钟的样子。我们饱餐一顿之后,在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深度参与了篝火晚会,在极具民族风情的音乐鼓点中,当地领舞者热情洋溢,人群围成内外两圈,手臂挥舞,双脚踢踏,跟随节奏尽情跳跃、旋转。我虽然很不协调地坚持了下来,勉强没有踩到前后的同伴,但那份无拘无束的欢乐与自由,早已透过篝火的热浪,深深感染了每一个人。身体的疲惫,在篝火与欢歌中,化为最纯粹的西北记忆。
DAY 6
大柴旦-翡翠湖-柳格高速-党河大峡谷-鸣沙山-敦煌
翡翠湖:旅途的小遗憾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大柴旦翡翠湖就在大柴旦镇的旁边,清早天阴沉沉的,我们到了翡翠湖之后,远望发现湖面灰灰的,没有传说中的绿色、蓝色、粉色、琥珀色,于是直接放弃了这个景点。天气也是青甘大环线体验感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别是一些盐湖,只有在光线非常好的时候才能呈现出艳丽的颜色。所以,最美的风景,有时也需要一点运气的加持,尤其是在盐湖。
柳格高速:穿越色彩与荒芜的走廊
沿着柳格高速一路向北,通过鱼卡公安检查站之后,一路下着小雨,我们看到了沿途的不同风景:
起初是绿茵草甸依偎着远山黛影。继而转为黄褐色坡地衬着黝黑山峦。最终驶入一望无际的戈壁——生命的色彩在此褪尽,只余下灰黄的苍茫。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睛,戈壁石下面是细土,灰黄色蔓延着没有尽头。只有亲临此地,才能体会那些在石缝间挣扎的小生命,是何等顽强。沿途可见矿场踪迹,比如山体上醒目的绿色石棉矿脉,以及西北特有的直白粗犷的交通安全警示方式。在漫长的行驶中,当金山始终横亘在远方,浓密的乌云缠绕山腰,气象万千。左侧青海,右侧甘肃,界限分明。进入甘肃界,翻越当金山,海拔攀升至3800米,雨势渐猛。土黄的山体上点缀着很多黑色的石头和绿草,黑色的岩石与倔强的绿草斑驳交织,偶尔还能看到成群的岩羊在悬崖峭壁上从容吃草。翻过垭口,抵达阿克塞长草沟检查站。不远处便是博罗转井影视基地和石油小镇,这是《九层妖塔》的取景地。尽管我们未曾看过影片,但是从一些网图看,取景充分结合了极具特色的地质特征,透露着一丝神秘和玄幻。
党河大峡谷:深藏地下的原始艺术馆
吃过午饭,沿着G215一直走,路过了一大片沙漠,在沙漠中遇到大雨也是别样的体验。两侧的沙海宛如金色巨浪,列车在高架上飞速行驶,穿越在沙漠之间,这是当前国内唯一一处穿越活动性沙漠的铁路桥梁,形成了列车在沙漠中穿行的奇景。
经过一片戈壁之后出现了连绵的山脉,刚过党河水库,便驶入西千佛洞景区范围,沿着一条仅有几道车辙印的碎石路颠簸前行,进入了党河大峡谷。到敦煌的游客一定会莫高窟参观,而很少一部分知道莫高窟的姐妹窟西千佛洞,更少的人知道西千佛洞后面的党河大峡谷。党河,发源于祁连山脉,党河水库哺育了敦煌市人民,党河大峡谷是党河常年水流冲蚀以及崖壁崩塌形成的地下河谷地貌。
风雕雨凿、水流汇聚,寂静的河谷、蜿蜒的河流、形态各异的土崖和神秘的洞穴,进入后被大自然所征服,每一处风景都是未经雕琢的艺术画。河谷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天然的艺术品,不同的彩色组合方式和呈现方式赋予了每块石头的特点,加上风雨打磨,让我忍不住带走每一块石头。这里未经开发、没有游客,我们愉快地在峡谷中大笑,我们奔跑在石头上,搭石头塔,触摸湍急的水流,向洞穴里投掷石子,和自己的幸运石拍照……有时候快乐很简单,有时候美景就在身边。
淋着雨玩了很久很久,我们直奔敦煌市,期待着鸣沙山的万人演唱会。不幸的是,敦煌在那天遇到了罕见的大暴雨,我们多次拨打景区电话、查询天气、看景区直播,得到的答复都是看情况。祈祷着太阳快点出来,我们终于在六点看到了放晴的天空,太阳恢复了往日的毒辣。
鸣沙山:暴雨后的星空演唱会狂欢
晚上七点多,我们前往鸣沙山,路上已经挤满了拿着荧光棒的熙熙攘攘的人群。
万人星空演唱会在晚上九点半准时开始,我们坐在了半山腰的位置。鸣沙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音乐剧场,声音回荡在沙漠之间,山上是星星点点的灯光,大家齐声合唱着同一首歌,无论男女老少。鸣沙山在夜晚更加绚烂,歌词映在对面的山上,空中无人机变幻着造型,而在山脚下。静谧的月牙泉,如同一位沉静的智者,默默注视着身旁这片喧腾的欢乐海洋。
结束后已经11点多,我们走在回酒店的路上,一路唱着愉快的歌儿,5公里的路程也不觉得疲惫。
DAY 7
敦煌-敦煌博物馆-莫高窟-鸣沙山-敦煌
敦煌博物馆:叩开千年敦煌的前奏
一早我们先去了敦煌博物馆,这里面主要是陈列了一些敦煌市出土的文物以及莫高窟的一些重要复制品,如同一部无声的导览手册,为我们即将前往的敦煌莫高窟预热心弦。然后便从市区前往敦煌莫高窟。
在敦煌,可以感受到人民对文化的认同:“敦煌人民创造伟大的文化,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艺术成就和东方古老文化的辉煌,讲述着历史留在敦煌的繁华和一个悠久的故事。”
我开始用微信读书时阅读的第一本书是《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书中提到:
“一个人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敦煌的空间意义非同凡响,这里封存的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奥秘,这里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类艺术和文化的宝库。”
“也许,我倾注一生的时间,也未必能穷尽它的谜底。”
“敦煌的保护工作总是在一寸一寸中推进,要把那在时光中逐渐变得模糊的壁画,一寸一寸地从不可挽回的命运中拯救出来。”
那时的我,便对敦煌莫高窟充满向往。
莫高窟:穿越千年的艺术朝圣
从博物馆驱车约二十分钟,莫高窟——这座人类文明的圣殿,终于矗立眼前。我们购买的是A类票,相较于应急票可以沉浸式参观8个洞窟。整个游览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观影、参观8+1个洞窟、参观其他展厅。
影片一共有两部:巨幕电影《千年莫高》讲述了莫高窟从营建到发现的过程,乐僔和尚来到敦煌看到山上金光闪现,认为是佛祖召唤,开始在莫高窟创凿洞窟,后面陆续兴建,与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不同,形成了一个民间开凿的石窟。球幕电影《梦幻佛宫》展现了莫高窟的几个经典洞窟,沉浸其中仿佛坐上了一个飞行器在各个洞窟之间穿梭,壁画与雕塑仿佛触手可及。
随后乘坐景区大巴前往莫高窟所在地,在路上我们看到了莫高窟北区的禅窟和生活窟,这与我们在党河大峡谷看到的洞穴有几分相似。南区便是开放的区域了,这里保存了一些壁画、佛像等等,跟随着专业讲解员的手电微光,我们先后听了8个洞窟的讲解,步入8个尘封千年的艺术殿堂:
323窟,这里保存了唯一一副张骞出使西域壁画,开门的一瞬间能够看到阳光洒在佛像上,而窟内的其他地方都有些昏暗,迈进窟内,能感受到窟内的凉爽,四周环绕着精美的壁画,即便历经很多年,依旧能感受到艳丽的色彩和生动的情节,很难想象拂去浮尘和打上灯光后该会是多么的惊艳,千百年前“塑绘合一”的艺术理念在当今依旧令人称赞。
45窟,这与在影片中看到的46窟很像,之所以是普通窟而不是特窟,主要是因为佛像在宋代修复过以及缺少了一个菩萨像,这里还可以看到华尔纳当年用胶水试图粘走壁画的痕迹,在第一次因为温度过低失败后,贪婪的他又粘走一副,而我们在实地只能看到按照海外展出壁画复刻的部分。
328窟,是初唐时期的洞窟,全是原像,在莫高窟有约2400件佛像,而完全没有改动过的原像只有1400余件,在这个窟可以感受到唐代的艺术审美和极致的工艺,衣服搭下来勾勒出的腿部轮廓和莲花座轮廓,以及衣服的褶皱和苦行僧脖子上凸起的青筋,龛内南侧缺少的一身供养菩萨,被美国人华尔纳盗走,现存于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
329窟,莲花飞天藻井,是莫高窟现存最精美的藻井壁画之一,层叠的纹饰间,飞天体态轻盈曼妙,仿佛下一秒就要破壁而出,凌空飞舞。
16窟是目前面积最大的洞窟,其重层壁画见证了历代审美变迁,这是莫高窟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历代人根据自己的审美在原先壁画基础上涂抹一层泥巴,然后重新绘制,同时,在这个窟还看到了“沥粉堆金”的技艺,这类似于现在的蛋糕裱花,用牛骨胶、泥巴等原料混合在一起后挤在轮廓线上,撒上金粉金箔,最后进行颜料的填图,光线从侧面照进来,可以看到凹凸的纹案,古人对艺术有着极致的追求,青铜器上的纹饰和珐琅都与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17窟藏经洞,这个嵌入16窟的小小密室的发现过程很有趣:1890年左右,一个道士王圆箓,来到敦煌莫高窟并守护着它,当他清扫第16窟时,突然发现了墙上的裂缝和暗门,打开后发现了一件密室,堆满了从4世纪到11世纪的经卷,第17窟藏经洞闻名世界。但也吸引了一些贪婪的掠夺者,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相继掠走洞中大量经书等文物,美国人华尔纳还盗走莫高窟的一些壁画,很多文物流失海外,至今仍未回到祖国,造成了“英国是仓库,法国是宝库”的千古遗恨。
296窟作为北周的代表窟,佛像的双手无法看到,不过也因此能深刻理解莫高窟佛像木骨泥塑的制作工艺,跟随着讲解员的灯光,壁画娓娓道来一段关于微妙比丘尼的因缘故事,连续的画面和出神的细节描绘,不仅展示了微妙比丘尼的悲惨经历,也阐释了关于因果报应的宗教意义和哲学内涵。
259窟作为北魏时期洞窟是目前开放窟里时期最早的洞窟,洞窟整体结构不是斗型,而是人字披形,而且龛里有两个佛,同时在进入洞窟的右手侧有一个莫高窟最精美的禅定佛,嘴角那抹若有似无的微笑,随着光线角度的变化,竟能幻化出从恬静到开怀的神韵,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
257窟是一个中心塔柱窟,有唯一一副童子游泳图,这或许在讲述着曾经的“奥林匹克”,在这个窟还有一个经典的九色鹿本生故事画,从两边往中间看:印度恒河边生活着一只美丽的九色鹿,有一天,九色鹿救了快要溺水的调达,调达因此非常感激,想要好好报答九色鹿,而九色鹿不需要他的报恩,只是请求不要透露自己的行踪,后来王后梦到自己国家就有一只九色鹿便十分想要得到,派人捕捉,调达看到重金悬赏的告示,见利忘义,说出了九色鹿的踪迹,国王的军队包围了九色鹿,它无路可逃,调达也因为告密浑身长满毒疮。在最初的文本中,鹿王应“跪于王前”诉说冤屈,然而莫高窟的画工让九色鹿挺身而立,赋予它一种崇高的气场,呼应了“善者不屈”的主题内核,如何体现九色鹿皮毛能变换出九种颜色呢,敦煌的画工用白色打底,上面画上了不同颜色的点,莫高窟呈现给后人登峰造极的艺术离不开每一位工匠精湛的技艺和对文化的深刻理解。
96窟里有一尊高35.5米的莫高窟第一大佛,也是中国第三大佛,这是武则天时期修建的一个石胎泥塑佛像,窟外依山而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九层楼阁,俗称九层楼,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
莫高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不是景区,因此它的研究功能远大于旅游功能,窟内不能拍照,也更能让人去用心感受来自于千年前的艺术,历经千年的彩塑壁画和佛像令人感叹信仰的力量,一眼千年,千年一瞬。
“我们在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对洞窟的又一次伤害,莫高窟始终会消失的”,窟内布置着“洞窟微环境检测设备”,时刻监测着每个洞窟的微生态,敦煌研究院也积极研发和引进先进的保护和修复技术,开展数字化记录,与时间赛跑,竭力挽留这份终将消逝的瑰宝。
很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紧张,我们没有去莫高窟的陈列馆以及其他的馆群,莫高窟还是值得静下心来好好转一转的。
无论是在敦煌艺术馆、敦煌博物馆,还是在莫高窟,都能从不同维度感受“人类敦煌,心向往之”的魅力。
鸣沙山:夕阳下的金色
七点多,我们又去了鸣沙山,近观月牙泉,爬上鸣沙山。尽管爬山时已经八点多,太阳依旧毒辣,直接踩着沙子上山非常费力,因为五色沙极细,每一脚都会陷进沙子里然后往下滑。景区布置的木梯更加省力,大家排着队一级一级往上爬。
到达山顶时,太阳由白变橙,金色的光晕照耀着整个鸣沙山,夕阳洒在月牙泉水面,亮亮的月牙点缀在沙漠间。湛蓝的天空与橙红的落日和谐相拥,界限分明又浑然一体。天边从橙色转蓝色再转深蓝色,再沉入深邃的靛蓝,抬头可以看到星星闪烁。
远眺敦煌市区,鸣沙山像一位忠诚的守护者,守护着敦煌;从敦煌市区远望,抬眼便是那蜿蜒的沙脊在天际守望。鸣沙山的背面也是一望无际的沙漠,看不到尽头。
提着鞋子,光着脚愉快地从山顶飞奔而下,感受细沙如丝绸般滑过脚踝,每一步都溅起金色的浪花。
敦煌夜市和沙洲夜市:敦煌滋味的烟火终章
这一天的尾声融入敦煌夜市的鼎沸人声,我们去了网上比较火的敦煌夜市和沙洲夜市,果然非常的火爆,琳琅满目的敦煌特色文创、酸甜沁凉的杏皮茶、还有有香味扑鼻的烤串。不过感觉如果时间紧张,这里并不是必要的打卡点。
DAY 8
敦煌-连霍高速-嘉峪关-七彩丹霞-张掖
赶路:穿越河西走廊
这一天的行程主要是赶路,敦煌到张掖有600多公里,早上八点出发,再一次路过莫高窟,路两侧基本都是荒漠的景象,驶上连霍高速,渐渐可以看到种植的田地:向日葵、甘草,而后又是满眼的黄色。
祁连山一直在我们的右侧,还可以看到峰顶终年不化的积雪,看着祁连山下的货运火车和飞驰而过的高铁,突然对丝绸之路和中欧班列有了实感。
远观嘉峪关:烽燧无声的守望
中午到达嘉峪关,这附近都能看到一些烽火台的遗迹,残存的烽火台遗迹如同千年守望的哨兵,默默诉说着边关的沧桑。可惜因道路维修,我们只是短暂吃过午饭后便离开了。
一路望着远处的祁连山脉,看着山顶的积雪,那份心旷神怡的辽阔感,是漫长车程中的慰藉。途中还经过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岔路口,不过实地要到内蒙古了,我们也没有前往。
七彩丹霞:大地倾翻的调色盘
下午五点多钟,到达七彩丹霞风景区。网上都说七彩丹霞最美的时候是雨过天晴,其次是晴天,最后是阴天,我们带着一些期待和忐忑,好奇究竟丹霞景区的“七彩”是什么样子。
景区一共有七彩仙缘、七彩云海、七彩锦绣台、七彩虹霞台四个观景台,进入景区一直随着景区大巴走,会把游客放在不同的观景台,每个观景台都是不同的景色,不禁感慨大自然的神奇。
七彩仙缘是进入景区的第一个观景台,层峦叠嶂的山体上,浓烈的红、明艳的橙、耀眼的黄如同被巨手肆意泼洒、层层堆叠,形成磅礴的色彩纹理。山脉呈现了整个色彩的纹理,但近看又觉得土壤颜色并无区别。七彩云海的景色应该在云雾较多的时候更美,加上光线直射,少了那份氤氲仙气,实际景色没有想象的好看。七彩锦绣台近看是色彩层叠丰富的红色山脉,远看还有层叠的黄色和黑色山峦,再远处还能看到团团白云,像是在最后面的白色山脉,这里还能看到麻子面馆,这是张艺谋电影《三枪拍案惊奇》的拍摄地。七彩虹霞台是整个丹霞景区最美的地方,在这里所有层叠的山脉都是七彩的颜色,所有人都挤在观景台拍照打卡,也足以见得所有人对这个观景台景色的认可。或许日落时景色会更加美丽,夕阳洒在红色山脉上会呈现更加鲜艳的颜色,不过我们没有等到落日便到张掖市。DAY 9
张掖-扁都口-俄博岭-岗什卡-门源
祁连山:色彩的华丽转身
从张掖出发,穿过了张掖市区和村庄,经过民乐县之后,山的颜色突然变成绿色,绿色的山脉衔接着大片的绿色田地。到达扁都口意味着进入祁连山国家公园,开始翻越祁连山了,我们又进入了青海。
G227在七八月份是最美的国道,看了太多的黄色景象,满眼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路边还有湍急的水流,这种和谐的搭配最符合对“绿水青山”的印象。山上好似铺上了大片的绿毯,点缀着朵朵小黄花、小紫花和小白花。祁连县是全国最大的有机生态牧场,一路上能够看到“鄂”“甘”“青”的车牌,也能看到牧羊人赶着一大批牛羊,随处可见“保护一片湿地,撑起一片蓝天”的标语。我觉得这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好的诠释:为了交通便利修建盘山公路,而对大片草域增加防护网,控制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过度开采,交通便捷促进经济发展、带动两地互利互惠,经济发展使得有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到达祁连山最高峰俄博岭,在俄堡村稍作休息继续赶路。天空中飘起了毛毛细雨,能看到远处氤氲在山峰周边的雾气和乌云。高速盘旋在山间,不得不感慨“基建狂魔”的称号名副其实。有时候坐在车上远景看多了便紧紧盯着身边路过的近景,大片低矮的绿草甸上,疏落的灌木和散落的石块形成微缩景观,一时间自己仿佛是一个巨人在看这个世界,或许小矮人走在其中会是一个丛林王国吧。
发布于: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