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是这里的古玩市场开放的日子杠杆证券费率,闲来逛地摊似乎是放松自我的最佳选择。偶见一枚有年份的石质篆文古印。当时,端详良久,也未能识得几字。摆摊的伙计称早年收来,一直不认识其中印文。带着几分兴趣和疑惑,几番查证,识得印文为:时清犹茹芝。
“时清犹茹芝” 出自唐代杜甫的《北风》。全诗为 “北风破南极,朱凤日威垂。洞庭秋欲雪,鸿雁将安归。十年杀气盛,六合人烟稀。吾慕汉初老,时清犹茹芝”。
“时清犹茹芝” 中,“时清” 指世道清平,“茹芝” 意为吃灵芝,后引申为隐居避世。诗的内涵是,即便在世道清平之时,也愿像汉初的“商山四皓”等隐士一样,过着隐居的生活。“茹芝” 的意象带有 “与自然共生” 的缓慢节奏,与现代 “快餐文化” 形成对比。提醒人们在效率至上的时代,保留 “品味生活” 的能力,在 “慢” 中重拾对本真生活的感知。杜甫在此表达了对汉初那种相对安定清平世道的羡慕,同时借 “茹芝” 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蕴含着一种不追逐功名利禄,愿与自然相伴,保持内心宁静的志趣。
展开剩余76%商山四皓是汉初四位著名的隐士,因隐居于商山(今陕西商洛境内)且年皆八十有余、须发皆白而得名。商山四皓指东园公唐秉、甪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夏黄公崔广。四人皆为战国末年至汉初的学者,精通黄老之学、儒家经典,曾在秦朝为官,因不满秦政苛暴而隐居商山。采食村野芝草(即 “茹芝”),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四皓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的选择,被后世文人视为 “气节” 的象征。如陶渊明《饮酒》诗中 “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芜”,即以四皓采芝隐喻对淡泊生活的向往。唐代李白《商山四皓》诗:“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偃卧松雪间,冥翳不可识。” 将四皓塑造成超脱世俗的仙人形象,强化了其隐逸符号的意义。
汉代《采芝操》传为四皓所作:“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 以芝草喻高洁,表达对权势的蔑视。宋代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虽未直写四皓,却隐含“浮生隐逸” 的意趣。
唐代画家王维、宋代李公麟等均有《商山四皓图》传世,描绘四人于山林中弈棋、采芝、论道的场景,凸显 “山林高士” 的意境。四皓故事也常被刻入印章、石碑,成为文人艺术的重要题材。
四皓虽为儒生,却选择黄老式的隐居,体现了汉初 “儒道互补” 的思想倾向。 既保留儒家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处世原则,又吸收道家 “无为自化” 的生存智慧。这种精神对后世士大夫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的价值观形成深远影响。
商山四皓的故事打破了 “隐士必与政治绝缘” 的认知。他们以 “不仕” 的姿态体现了中国古代“隐性政治参与” 的智慧。在现代语境中,其精神可引申为:不盲目追随世俗、不以外部认可作为行为准则;而以内在的价值判断、独立的人格特质为标准,
商山四皓从汉初的历史人物,逐渐演变为中国文化中 “隐逸”“气节”“智慧” 的复合符号,其故事与精神跨越两千年,仍在文学、艺术及价值观层面影响着后人对 “如何处世” 的思考。职场人在事业上选择 “断舍离”,减少无效社交,正是 “时清犹茹芝” 中 “主动选择简单” 的现代诠释。在现实生活中提醒人们避免被物质、功利过度裹挟。在积极投入生活的同时,保持精神上的超然,不被外物束缚。企业家在商业竞争中坚守道德底线,不随波逐流;文艺创作者拒绝向流量妥协,坚持艺术创作本心。
作为印章内容,“时清犹茹芝” 的文字美与篆刻艺术结合,让传统文化以实用美学的方式融入现代场景,提升生活的文化质感。这种 “将哲学思想转化为视觉符号” 的方式,使抽象的精神追求变得可触可感。让古老的哲学思想通过艺术融入现代生活。
“时清犹茹芝” 的现实意义,本质上是引导人们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建立 “精神缓冲带”。不盲目迎合潮流,也不消极逃避,而是以清醒的自我认知,在入世的责任与出世的超脱间找到平衡。让现代人在追逐 “成功”时,不忘守护内心的 “芝兰之境”。
(作品照片由文章作者提供)
文章作者艺术简介:雁声:北京市人,籍贯:河北,与共和国同龄。民间文化学者,诗人、词作家、书画家、艺术评论家。热心“国学”研讨。出版有诗歌选《雁鸣燕语》、《瓷板画选集》。一位笔耕不辍、仍在诗、书、画圈探索学问且乐在其中之人。
编 发:雷 祥(2025-7-5)杠杆证券费率
发布于:北京市